位于方城北二十五里之处,耸然屹立着一座峻峭的高山。山上共有七个山头并列,因此得名“七峰山”。在山背后,陡峭的悬崖高耸入云;而在山的西北方向有一道蜿蜒险峻的山脉,便是著名的“丹凤山”。在丹凤山巅,有一座金花姑娘庙,已经成为广大山区居民心中信仰和崇拜的象征,无数关于金花姑娘的传奇故事在此流传不息。
金花姑娘的父亲是掌管军队的将领金总兵,他勇敢坚韧,面对敌人的进攻毫不畏惧。在异族侵略中原之际,他与女儿共同挺身而出,誓死保卫家园。然而寡不敌众,在无奈之下,金总兵只能率部退守丹凤山。可惜的是,金总兵最终不幸捐躯,留下年仅十七岁的金花姑娘担任起了大家的领袖。由于她治军有方,士卒纪律严谨,山区百姓得以摆脱困苦,勤劳致富,对金花姑娘无不是感激涕零,赞不绝口。
这年秋天,当地接连数月干旱无雨,土地枯竭,水源严重短缺。尤其是在丹凤山西麓的深山沟壑之中,唯独有一处半月形石潭内还保持有水。这个石潭有半亩地那么大,周围的百姓白天把水汲完,过一夜,又聚水满池,总够方圆百姓使用,大家把它看为“救命水”。
然而,竟然有一只邪恶狂妄的黑色巨龙躲藏于这狭窄的深谷中,祸及四乡。
这一日,黎明时分,三里五乡村民齐聚一堂,手持各式水器,肩负扁担水桶,集结前往石潭取水。令人意外的是,原本满溢的潭水中竟然已经呈现出干涸的迹象,哪里还有一滴流动的水?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性局面,所有人都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焦虑不已。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,村民们不禁再次想起了那位身怀绝技的金花姑娘。
于是,一行代表村民的长者们前去请求金花姑娘伸出援手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。金花姑娘的住所就在军营外面的树林中,早晨起床后,她便开始勤奋修炼武术。此时的她身着华丽的衣饰,手持宝剑,挥舞间气势如虹。她既年轻貌美,又英勇无畏,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英勇女神。当她得知村民们的请求后,毅然决定为民除掉隐藏在深谷中的邪恶巨兽。
连续两日,金花姑娘亲自带领全体士兵深入东山峡谷,严密围剿邪恶巨龙。但是,巨龙狡猾异常,似乎能够预知她的行动计划,每次都能成功脱逃。面临困境,金花姑娘却表现的临危不乱,依然坚持等待最佳时机到来。
于是,在经过准备的第三天,在即将破晓之前,一个打扮朴素、仿若村妇的女子独自步行至水潭边,小心翼翼地拿起木棒槌清洗衣物。突然间,她发现水潭里波光粼粼,宛如新月映照在其中。正当她惊讶不已之时,突然察觉石潭中的清水已经消失殆尽。
这位女孩只能无奈地转过身离去,动作轻柔地踏上那块大石,眼神寻觅,只见清澈明亮的水波依然泛动在水池之中。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?原来这条凶残且邪恶的巨龙,竟然在破晓时分再度归来饮水。当它看到一个瘦弱的农家女子正在搓洗衣物,便产生了戏弄她的念头,也好出出这两天未敢出洞的恶气。然而令恶龙没有想到的是,这位看似柔弱的农妇正是一心想斩龙除害的金花姑娘。
在大石之上,金花姑娘细细地观察,发现在那水潭上方的荒草覆盖之处,潜藏着一个庞然大物,漆黑而庞大的身躯蜿蜒在荒草之间。这条凶兽头部向东北方向接近水潭,尾巴则向西南方向延伸至山坡,身形之雄壮,简直可达百余丈之长。
金花姑娘将这一切记在心中,不动声色地提着篮子走向山坡之下。恶龙看见农妇再次出现,赶紧把头伸入水中大肆饮水,然而就在此时,金花姑娘抛开篮子,抽出威武的宝剑,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出,只听到一声清晰的“咔嚓”声响,成功斩断了恶龙。
美丽的金花姑娘单手抬起恶龙的龙头,轻轻一挥,将其抛弃在十几里之外的澧河滩上。从此以后,这条恶龙便化为一条黑色的石龙平卧于此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无畏的金花姑娘,特地命名这条沟谷为“石龙沟”。
同时,那条被恶龙的鲜血染红的石龙头,如今也已经变成一座高达数十米的独立山峰,矗立在澧河畔的白沙滩上。此地还因此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集镇,取名叫“孤石滩”。
相关地名介绍:孤石滩,清属裕州孤石滩村;中华民国十三年(1924),属方城县拐河区孤石滩村;1944年至1946年,属方城县拐河镇;1950年,属拐河区;1965年,属方城县孤石滩人民公社,1969年因修孤石滩水库,划归叶县常村人民公社中马大队;1984年,隶属常村乡中马村民委员会,2011年5月,隶属常村镇中马村民委员会,2014年并入山头。
版权声明: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。